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小儿科 > 手足口病
编号:13768693
6例小儿危重症手足口病的护理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1年5月15日 《中外医学研究》 201114
     【关键词】儿童;手足口病;护理

    通讯作者:陈艳清

    手足口病(HFMD)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,临床上以发热、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,多数预后良好。重症患者可并发脑炎、心肌损害、神经源性肺水肿,肺出血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的表现,病程发展快,病死率较高[1]。2010年7月~2010年9月笔者所在科收治了6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,经过及时的抢救和精心的护理,6例患儿均救治成功,痊愈出院,2例患儿因肢体无力转入进一步治疗和康复训练。

    1临床资料

    本组6例患儿中,男4例,女2例,年龄13个月~7岁,其中3岁以下5例,全部病例均符合卫生部《手足口病诊断指南(2010年版)》危重病例的诊疗标准。6例患儿在转入时表现有精神差,昏睡,均有肺部感染,发热,肛温在38.5 ℃~40.3 ℃之间。其手足臀部及口腔均有斑丘疹,疱疹,其中3例口腔有溃疡。5例患儿转入时心率在180~240次/min,其中3例在心率降到正常后,又出现心动过缓,表现为在睡眠状态心率50次/min。4例患儿在留置胃管1~2 d后抽出咖啡色胃内容物,提示胃出血。3例患儿在转入后2~3 h进入昏迷,呼吸困难或不规则,低氧血症(SpO2波动在60%~70%),入院后立即行气管插管,其中2例在套管内涌出大量的血性泡沫痰,诊断神经源性肺水肿。1例在插管后呼吸机提示无自主呼吸。2例患儿伴有肢体抽搐,1例患儿在刺激后呈角弓反张状。

    2结果

    入院后经过甘露醇与呋塞米交替应用降低颅内压;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;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支持治疗;米力农,西地兰强心;东莨菪碱改善微循环。对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早期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,提高氧饱和度,根据血气分析结果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6546 字符